體育進高考,時代的召喚
2020-06-15 14:36:46 來源: 點擊:
體育進高考,時代的召喚
原創 許景朝 海濤體育 今天
最近,我通過關注36所“強基計劃”高校在招生簡章中加入了體育測試的內容、人民網體育部開設《“體育強國”大家談》欄目、2020年的“兩會”一些委員的發言以及吳志明等108名委員的簽名提案,感到前所未有的興奮。但是,興奮之余又有所擔憂,主要是擔心新時代的現實落后于理論和文字游戲。作為一名一線的體育教育工作者,我非常贊同曹雪濤院士、吳鍵所長、王宗平教授的觀點以及河南省、云南省中考體育的做法。借此也談一點自己的拙見,敬請批評指正。
一、“德智體美勞”五育并重,奠定新時代的教育方針
2018年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奠定了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黨中央非常重視制定教育方針,把它視之為統率教育的總目標、總方向。我黨的教育方針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1.新民主主義教育方針(1949年)。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一致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共同綱領》第五章“文化教育政策”第一條中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文化教育為新民主主義的,即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教育。”
2.“三育”教育方針(1957年)。1957年2月27日,毛澤東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講話中提出:“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
3.“三個面向”“四有新人”教育方針。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才。”
4.“三育”教育方針。1993年提出的教育方針中指出:“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5.“德智體美”教育方針。199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6.“立德樹人”教育方針。黨的十八大提出:“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7.“德智體美勞”五育并重教育方針。這是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2018年9月10日首次提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明確了新時代教育的總方向。
為了貫徹“五育并重”教育方針,黨中央下發了一系列的頂層設計的配套文件,其目的就是使得“五育并重”教育方針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1.《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2018年1月20日)
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9〕29號)(2019年6月19日)
3.《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2019年6月23日)
4.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體育強國建設綱要》(國辦發〔2019〕40號)(2019年08月10日)
5.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2019年8月14日)
6.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2019年11月12日)
7.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進一步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境的若干意見》(2019年12月15日)
8.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2020年2月19日)
9.《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2020年3月20日)
1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15〕71號)(2015年09月28日)
1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6]27號)(2016年4月21日)
12.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2016年10月25日)
13.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2017年4月13日)
二、高考體育是時代的召喚
學校體育的核心要義是“健體育魂”,通過學校體育,使青少年身體健康、體魄強健、培養良好的體育精神;通過學校體育為青少年提供凝心聚氣的強大精神力量。面對著青少年體質狀況不容樂觀的嚴峻形勢,使“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真正的貫徹落實,高考體育是歷史的必然,時代的召喚。當然,一提到考體育很多人會說:學生的體質狀況、稟賦不同,考體育不公平;很多人會說:考體育,又一個應試教育。
難道不考體育就公平了嗎?難道不考體育就不是應試教育了嗎?我認為:通過“德智體美勞”五育并重教育是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一個培養過程;通過“德智體美勞”五育并重教育使青少年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知識積累、學會交流溝通,具有家國情懷、社會責任。不論是體育,還是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等等的文化學習就是培養家國情懷、社會責任,做人、做事、知識積累、交流溝通的工具。(關鍵是社會不認可”體育好”也是一種能力;其實,無論是語文,還是數學、外語、物理、化學,人與人之間的稟賦也是差距很大的,要不然也不會出現同一張數學卷子有人100分,有人20分,有人甚至0分,中考、高考,考了幾十年怎么也沒有人提出“不公平”呢?—南京理工大學王宗平教授),怎么沒人說是應試教育呢?
我們必須承認人與人之間的稟賦是有很大差距的,就國民經濟行業(GB/4754-2011)和職業分類(GB6565-86)來說,涉及有17個部門、99個行業類別和8個大類、66個中類、413個小類、1838個細類的職業,又有多少人大學畢業后從事所學專業,又有多少人把所學的專業知識帶到所從事的職業中。也正因為人與人之間的稟賦不同,其就業從事的職業也就是多維的。但從人們從事的職業來說,不變的是體育、是健康,受用一生的也是體育、是健康。更重要的是沒有強壯的體質,就不會有強大的國防。
通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拷問,我們應該認識到:身體健康將是檢驗一個人價值的關鍵指標。經常從事體育鍛煉,能夠從三個維度全面促進人體體質的健康水平。一是改善人的身體形態,包括人的身高,體重,身高、體重比等方面;二是促進人的生理機能,包括運動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等方面;三是能提高人的身體素質和基本活動能力,包括速度、力量、耐力、靈敏、柔韌素質,以及人的走、跑、跳躍、投擲、攀登、爬越、游泳等運動能力。通過系統的體育鍛煉,全面提高人體的體質健康水平,提高人體對自然的適應能力。
因此,我認為高考體育也是公平的,通過考試引起全社會對學校體育的重視,提高青少年的體質健康水平,為我國的強國戰略服務,不存有說是應試教育。中考體育經過試驗(1979—1996)、改革發展(1997—2005)、全面深化(2006—2015)和深化改革(2016—2019)四個階段40余年的實踐和發展,推動了中考體育的制度化和發展的方向。實踐表明:通過體育考試提升了體育課的地位,確實有效地調動了廣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和廣大學生家長對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關心和支持,對切實提高廣大青少年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促進青少年學生的全面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但由于分值閾值偏低,也對此項工作帶來一些不利影響,社會的共欲度下降。提高中考體育的分值閾值需要更大的改革氣魄,河南省、云南省中考體育的做法值得推廣。從2019年30個省、市、自治區中考體育項目設置頻數看,排在前十位的項目依次有:耐久跑、立定跳遠、實心球、仰臥起坐、一分鐘跳繩、引體向上、籃球、足球、坐位體前屈、排球和50米跑。耐久跑是中學《體育與健康》教學中的一項基本內容,對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有重要意義,并能夠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和頑強的耐力。立定跳遠和50米跑是發展身體爆發能力項目,特別是立定跳遠,還可以發展學生的彈跳能力。投擲實心球、仰臥起坐和引體向上,都是力量性較高的體育項目,特別是投擲實心球,要求很高的技巧性,三種項目都重點考察了學生的身體力量和柔韌協調能力,對于增進學生的體質健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足球、籃球和排球是國家政策要求大力推廣的校園項目。坐位體前屈可以測試關節、韌帶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彈性及身體柔韌素質的發展水平。并且有13個城市設置了過程性考核。中考體育也為高考體育提供了可以借鑒和汲取的經驗和做法。
面對青少年體質健康連續下降的嚴峻形勢,高考體育將不只是一種促動、一種手段,也不僅僅是學校體育教學成果的展示和對學校體育工作的一種監督手段,將成為人才選拔的重要標準,以考試指揮棒倒逼學校提升體育教育質量,從原來智力考量的單一標準,逐漸走向德智體美勞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通過高考體育的杠桿作用聚焦“教會、勤練、常賽”,深化學校體育教學改革,構建學校體育“健康體能+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教學模式。所以,高考體育的改革在新的時代也需要勇往直前的膽量和作為。高考體育有三個關鍵環節,一是建設高考體育項目庫;二是根據項目庫制定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三是制定科學、完備的考務管理機制。
三、高考體育分值閾值和項目庫建設
對于高考體育,確定考試項目、考試內容的適切性是非常重要的。高考體育應由現場統一考試和過程評價組成。國辦發[2016]27號文件明確要求體育課程要“大力推動足球、籃球、排球等集體項目,積極推進田徑、游泳、體操等基礎項目及冰雪運動等特色項目,廣泛開展乒乓球、羽毛球、武術等優勢項目。進一步挖掘整理民族民間體育,充實和豐富體育課程內容”。故認為,統一考試項目庫應由有氧耐力類、速度類、力量柔韌類、跳躍類、投擲類、技能類(籃球、足球、排球、游泳、體操、冰雪項目和武術等)和地域特色類等組成。過程評價由體育課成績(每學期必考)、體育課出勤和過程表現、大課間、體育課外活動(每天陽光體育活動一小時)情況、《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成績(每年度必測)、參加課外運動興趣小組活動和參加運動競賽情況等項目內容組成。這種組成考慮了既能使學生通過日常參與體育鍛煉增強身體素質,還能使學生掌握多種運動技能,符合“健康體能+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教學模式和聚焦“教會、勤練、常賽”的要求,使得中學體育教學回歸本位。符合《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9〕29號)的精神和要求。
我認為,高考體育的分值閾值按100分設定是比較適切的,其中:統一考試占比70%,過程評價占比30%。即:750(總分)×9.3%(統一考試項目)+750(總分)×4%(學生體質測試、體育課成績、日常參加體育活動情況和體育運動能力等)=100分。
四、高考體育任重道遠
高考體育是學校一線體育工作者的共欲,迫切希望國家在制度層面盡快付諸實施。通過高考體育疏解我國青少年體質問題、疏解我國青少年體育發展問題;通過高考體育解決高中階段體育教學的改革問題,使學校體育運動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更重要,使“每天校園鍛煉一小時”的要求不形同虛設而成為學校的自覺,是學校體育教學回歸到它應有的本質屬性。但就現實而言,高考體育任重道遠。
2020年教育部要求36所“強基計劃”招生高校進行體育,這傳遞出一個強烈的信號,說明國家已經開始為體育進入高考序列做準備。
第一,高考體育可以借鑒中考體育的做法,通過試驗→改革發展→全面深化形成制度。
第二,盡快啟動《體育法》、《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的修訂工作,明確中考體育、高考體育的法律地位。
上一篇:疫情開學復課后如何進行體育鍛煉
下一篇:體育館預約入館指南
分享到:
